以下是国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最新情况综述(截至2025年7月20日),基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官方通报和监测数据整理:
1.地区分布与病例数
佛山市顺德区:截至7月18日,累计确诊1161例,主要集中在乐从镇、北滘镇、陈村镇。7月15日通报病例数为478例,3天内新增683例,增速显著。
佛山市南海区:累计确诊16例,集中在桂城街道。
佛山市禅城区:累计确诊22例,分布在石湾镇街道、张槎街道。
全市三区合计确诊1199例,均为轻症病例。
2.疫情源头与扩散
7月8日顺德区首次监测到由**境外输入引发**的本土疫情,经伊蚊(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在高温多雨环境下迅速扩散。
病例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,70%的病例居住地周边存在积水容器(如废弃轮胎、花盆托盘),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条件。
3. 临床症状
展开剩余67%典型三联征:急起高热(39–40℃)、关节剧痛(以小关节如手腕、脚踝为主)、斑丘疹(躯干/四肢多见),部分患者关节痛可持续数月。
潜伏期通常3–7天,早期易与登革热混淆,需实验室检测确诊。
4.传播媒介与高危因素
主要媒介:白纹伊蚊(花斑蚊),在30℃以上高温下繁殖周期缩短,吸血活动高峰为清晨(6:00–8:00)和傍晚(17:00–19:00)。
扩散风险:当前广东省高温多雨,蚊媒密度(布雷图指数)升高,且入境人员中来自疫区人数同比增45%,输入压力持续存在。
5.应急响应与行动
顺德、南海、禅城三区发布《告全体市民书》,于7月19–20日发动**10万名志愿者开展“翻盆倒罐”爱国卫生运动,清理积水容器3.2万个,投放灭蚊药剂1.5吨。
启用科技手段:顺德区部署200个智能蚊虫监测仪,实时预警蚊密度;使用无人机喷洒生物灭蚊剂(覆盖12平方公里)。
6.跨境联防与医疗准备
联合广州白云机场、珠海口岸对入境人员实施12天健康监测,已拦截3例输入病例。
法国Valneva公司提供4万剂试验疫苗,优先为医务人员、口岸工作者接种。
7. 个人防蚊措施
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,涂抹含避蚊胺(DEET)的驱蚊剂;居家安装纱窗纱门,睡眠用蚊帐。使用蚊香驱蚊需注意用火安全,杜绝火灾隐患。使用电蚊香液驱蚊需注意室内通风避免有害成分积累过多影响健康,可配合物理灭蚊的捕蚊机或电蚊拍使用减少对身体的负面影响。
避免在伊蚊活跃高峰时段(清晨/傍晚)在树荫、草丛逗留。
8.社区清理与就医指引
每周清理积水:清空花盆底盘、废弃容器,水生植物定期换水。
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,避免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(可能诱发出血),尽早就医并告知蚊虫叮咬史。
佛山亨得利在此提醒您,注意蚊虫叮咬,做好防蚊灭蚊的准备工作,共同阻止基孔肯雅热的传播。
发布于:上海市炒股配资178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