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太极拳中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概念,叫“五把弓”。这并非指练成了五张弓,而是前辈们将人体巧妙地比作五张弓。这五张弓如何构建、运用,在推手时又发挥什么作用?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内容。
第一把,也是最重要的,叫躯干弓,即身体主干。它的弓把是腰,弓梢一头是脖子根儿,也就是颈椎第一节,另一头是尾骨,古人叫尾闾。腰一发力,两边便绷紧,是不是像一张大弓?然后,左右手各是一把弓,肘是弓把,手腕和肩膀下面的锁骨连接处是弓梢;最后,两条腿也各是一把弓,髋关节是弓把,膝盖和脚后跟是弓梢。如此一来,整个身体就被这几张弓串联起来了。太极拳的许多要求,比如松胯、沉肩坠肘,其实都是在调整这些弓的状态。
我们重点说说这主弓——躯干弓,它不仅有上下纵向的,还需有横向的。纵向如何调整?依靠几个关键动作:提顶、吊裆、拉命门。提顶,就是感觉头顶百会穴往上提,下巴微收,这样脖子的弯曲度变小,更接近一张正弓。腰部呢,要命门后撑,尾闾上托,同时配合吊裆,让腰弯变平,甚至有点向后拱的趋势,与胸椎的弯曲连成一条线。如此,从脖子到腰,整条脊柱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理想、统一的弓形。
除了纵向,躯干弓还有横向的调节,这就是含胸拔背。含胸并非驼背,而是胸廓稍微向内含一点,同时背部要拔起来,感觉肩胛骨往外展,像张开翅膀一样。此时,前锯肌、胸小肌这些肌肉收缩,把肩带拉开,背也就圆了。但要知道,有主动肌就有拮抗肌,像肩胛提肌、菱形肌这些,它们被拉伸产生张力,帮助维持这个横向的拱形结构。如此,纵向的脊柱弓和横向的胸背弓结合起来,就像桥梁里的双曲内弓,受力性能极佳。这种结构在推手时,能更好地化解对方的力量,同时也能发出更强的劲力。
再来看看腿上的弓。太极拳讲究“进以曲蓄而有余”,所以腿不能完全伸直,得留有余地。蓄力的时候,胯要松沉,但同时要向后撑,这就是松胯和抽胯;脚踝要蹬地,膝盖要向前顶,这就是展踝和蓄劲于膝。这时,臀大肌、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、小腿后面的肌肉都被拉长了,整个下肢就像一个被压缩的弹簧,充满弹性。一旦需要发力,这些肌肉猛地收缩,髋、膝、踝三个关节同时挺直,将力量传递上去。这下肢弓与主弓如何联系?主要通过骨盆。当命门后撑时,骨盆会向后倾,臀部收紧,这就带动了下肢弓的弓把——膝关节,使全身的力量能够顺畅传递。
最后说说胳膊上的弓。胳膊的活动范围大、自由度高,但也容易出问题,比如某个关节单独活动,破坏了整体性。所以太极拳强调松肩、坠肘、坐腕,让胳膊像一条柔软的链条节节贯通。胳膊弓的弓把是肘,弓梢是手腕和肩膀下面的锁骨连接处。蓄力时,虽然胳膊是合拢的,但里面的肌肉,特别是将来要发力的伸肌,其实在被拉长,同时还在对抗着屈肌的力,这就是合中有开。一旦发力,就像箭离弦一样,这些被拉长的肌肉突然收缩,把力量传递出去,配合主弓的劲力,通过肩带影响到胸背,最终作用在手腕上。所以,胳膊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着身体的主弓走的。
现在把这五张弓串联起来看,太极拳追求的是“五弓合一”,达到“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”的境界,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,各个部件协调运作。从力学角度看,这五张弓形成了一个复杂的、立体的弹性系统。主弓——躯干弓是核心,它连接着上下肢,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而腰作为主弓的弓把,更是整个系统的枢纽。当想要发力或者化解力量时,往往从命门这个点开始,通过主弓的调节带动四肢弓启动。这个系统厉害之处在于,它既能像弹簧一样被拉伸或压缩,也能像扭转弹簧一样旋转,能有效缓冲外来的冲击力,同时又能把能量储存起来,随时释放。
这“五弓合一”的劲力如何发挥?关键在于肌肉的协调。屈肌和伸肌这对矛盾,它们的拮抗程度决定了弓的弹性大小。太极拳要求“合中有开,开中有合”,就是让肌肉在拉伸和收缩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,保证弓的弹性。而且太极拳的动作不仅仅是前后屈伸,还有旋转缠绕,这就调动了更多的圆转机参与进来,让劲力变化更丰富。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离心收缩,简单说,就是肌肉先被拉长,然后再收缩,这种收缩方式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,就像拉满的弓箭更容易射出去。所以,太极拳练得好,就能达到“圆满无缺,支撑八两”的劲力状态,感觉浑身都有劲儿。
来看看实战中的应用——推手。推手可不是随便推搡,它是在不用护具的情况下练习对抗技巧的。太极拳的“五弓合一”在这里就特别有用,因为身体像一个整体,屈伸旋转就是这部“机器”的运转方式。推手里最基本的两种劲就是开合劲和螺旋劲。
先说开合劲。当用“五弓合一”体系去推手时,对方的力打过来,不是硬碰硬,而是让身体产生弹性变形,就像一个弹簧被压了一下。在这个变形过程中,对方的力就被吸收了,同时内部储存了能量。等时机成熟,就把这个能量转化成动能,作用到对方身上,这就是借力打人。而且,可以通过意识控制身体的刚度,时而坚硬如铁,时而柔软如水,让对方摸不着头脑,这就是忽轻忽重、忽隐忽现的功夫。
除了开合劲,还有螺旋劲,这个劲更厉害,它能分化对方的力量。螺旋劲可以分解成三个方向的力:轴向、径向和切向。轴向和径向力主要是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刚性,而切向力,也就是沿着接触点切线方向的力,就能起到分化和改变对方力量方向的作用。比如对方用力打过来,用螺旋劲一转,就把对方的力引偏了,让他打空,这就是所谓的“四两拨千斤”。通过调整自己的旋转角度,让对方的力正好沿着切线方向形成一个力矩,把对方甩出去,这就是“左重则左虚右以去,右重则右虚左以去”的奥妙。高手练到一定程度,就能做到处处成圆,小圆转关,轻轻一碰就能化解对方的劲力。
所以,“五把弓”这个概念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身法要求,它强调的是身体的整体协调和弹性。通过现代科学的视角,我们能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古老拳论背后的道理。在推手上,开合劲和螺旋劲的应用正是“五弓合一”理念的体现。当然,要真正掌握这套功夫,还需要长期、科学的训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178论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